煤化工品种走势的重点是成本对品种估值的影响,以及品种自身的供需。成本端煤炭的支撑弱化,使尿素、甲醇等煤化工品种的估值中枢不断下移。
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最重要的包含煤的气化、液化、干馏以及焦油加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我国能源总体状况是富煤、缺油、少气,即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是保障国家油气供应安全和推动能源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和现实选择。
今年以来,煤化工板块呈现冲高回落态势。自2月起,煤化工板块承压走低,进入下行通道。近几个月来,煤化工板块不断下跌,连续向下突破,持续刷新年内低点。进入5月之后,煤化工板块跌幅逐步扩大,部分品种创近两年新低,行情较为疲弱。
其中,尿素自二季度以来,长期处在明显的下行趋势中,期价从2200元/吨跌至目前1700元/吨以下;甲醇则是从4月下旬开启了相对流畅的下跌,期价从2400元/吨一路跌至2100元/吨以下。自4月下旬至今,甲醇期货主力合约2309自2480元/吨附近跌至2050元/吨,跌幅超13%,创2020年11月以来最低。
煤化工品种走势的重点是成本对品种估值的影响,以及品种自身的供需。成本端煤炭的支撑弱化,使尿素、甲醇等煤化工品种的估值中枢不断下移。
上游煤炭市场主流煤矿生产稳定,产量处于高位,货源供应充裕。市场煤则因受需求不振,价格重心弱势松动。大秦线春季集中修结束,港口库存回升。国内正处于季节性需求淡季,电厂日耗较低,中下游环节库存均处于历史高位水平,需求端表现持续偏弱,内贸煤市场不断下行。4月后继续实施进口零税政策,同时在进口煤成本优势支撑下,进口量将维持在高位,补充国内煤炭供应。
煤化工成本端支撑乏力,产生一定利空影响。此外,今年以来下游市场需求呈现旺季不旺的特点,且终端订单下滑,供需关系偏弱。
包括宝丰三期240万吨/年和其余待投产的焦炉气制甲醇装置,上游高供给压制价格上行。同时,甲醇下游需求恢复不足,比如今年MTO装置开工率偏低,部分装置仅保持最低负荷,甲醇整体供需矛盾凸显。此外,随着今年4月中东地区装置陆续重启,海外货源可能再度冲击内陆市场,5月进口回升量可能较大,或超过120万吨。
甲醇市场5月份进口预期大幅度的增加,后期对国内沿海市场的冲击将增加,市场进入缓慢累库阶段。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的策略研究报告》显示:
中国煤化工行业未来迈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加快现代煤化工产业技术优化升级,大力推进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加快形成终端产品高端化、差异化发展的新局面。同时做好下游开发,不断延伸产业链,促进现代煤化工换挡升级,实现绿色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与石油化学工业等产业深层次地融合,也成为今后现代煤化工的发展方向。
《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提出,应采取煤化电热一体化、多联产方式,大力推动现代煤化工与煤炭开采、电力、石油化学工业、化纤、盐化工、冶金建材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提高资源转化效率和产业竞争力。比如利用煤化电热一体化集成技术,建设集原油加工、发电、供热、制氢于一体的联合装置。发挥现代煤化工与原油加工中间产品互为供需的优势,开展煤炭和原油联合加工示范。在与化纤产业融合方面,发展煤制芳烃和煤制乙二醇,推动化纤原料多元化,实施煤基化纤原料示范工程。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等过程。煤的工艺流程最重要的包含:干馏(含炼焦和低温干馏)、气化、液化和合成化学品等。炼焦是应用最早的工艺,并且至今仍然是煤化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的气化在煤化工业中占有主体地位,其产生的洁净燃料,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环境保护;煤气化生产的合成气是合成液体燃料等多种产品的原料;煤直接液化,可以生产人造石油和化学产品。在石油短缺时,煤的液化产品可替代目前的天然石油。
2021年全球煤炭产量为81.73亿吨,中国是世界上煤炭第一生产大国,我国煤炭产量占全球煤炭产量的一半以上。截至2022年1-8月我国原煤产量29.3亿吨,同比增长12.79%。
煤化工开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兴起,煤化工发展速度放缓。但近年来,石油供应紧张,油价持续上涨,煤化工再一次被人们重视起来。据统计,2021年煤化工市场规模为4.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38%。
从我国煤化工基本的产品产量来看,2021年我国煤制甲醇产量7741万吨,同比增长7.33%,截至2022年上半年,我国煤制气产量3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2.9%,煤制油产量357.2万吨,同比增长11.8%。
销量方面,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我国煤制油销量356万吨,同比增长16.7%,煤制天然气销量31.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7.4%,煤制烯烃销量606.6万吨,同比增长1.4%,煤制乙二醇销量208.5万吨,同比增长34.7%。
近年来,传统煤炭企业向煤化工转型,中国煤化工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未来,传统煤化工项目将会靠近原料、靠近市场、进入化工园区的原则,按照量力而行、量水而行、量环境承载能力而行的要求,突出产业园区化、规模大型化、生产柔性化、产品差异化的方式和特色,传统煤化工企业布局更加科学合理。
而且,煤化工产业与关联产业的融合发展。与石油化学工业行业融合,可实现原料互补、产品优化调和、公用系统共享。双方联合后,可以直接将煤液化的初级产品作为加工原料输送到炼油厂,并与炼厂的产品做调和,加快我国油品质量升级过程。
2021年6月,《煤炭工业“十四五”现代煤化工发展指导意见》提出积极拓展煤制清洁能源和燃料领域,节约油气资源。加大煤制氢研发技术和推广应用力度。加快研发和完善甲醇直接燃烧、改性、高效转化技术和民用燃料技术,发展以甲醇为原料的深加工产业。2022年2月11日,国家发改委、工业与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四部门发布《现代煤化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指南》提出要加快淘汰不符合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要求的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装置等要求。
低碳烯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大范围的使用在生产各种塑料、溶剂、药物、化妆品等。传统烯烃生产以石油为原料,而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发展煤制烯烃技术意义重大。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研究,近期在煤制烯烃的催化剂研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果于5月19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
煤经合成气直接制烯烃技术,首先是将煤转化为一氧化碳与氢气的混合气,之后再一步转化为烯烃产品,这一技术的核心是转化用的催化剂。多年来,国内外科研人员对催化剂均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结果发现原料的转化率与产物的选择性这两个关键指标往往此消彼长,无法兼顾。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潘秀莲研究员和包信和院士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于2016年首先提出了合成气催化转化氧化物-沸石技术,从原理上开创了一条低耗水、低排放的煤转化新途径,2020年大连化物所与企业合作完成了年产千吨烯烃规模的工业性试验验证。在此基础上,该团队又历经六年多深入研究和大量实验,于近期破解了原料的高转化率与产物高选择性不可兼顾的瓶颈,研制出二者兼得的高效催化剂,将之前他们研制的催化剂效率提升一倍以上。
《2023-2028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的策略研究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怎么来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在“十四五”期间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形态趋势。具体来说,这一行业实现了稳步增长,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并且在智能化、数字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此外,政府也在积极推...
近年来,随着时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游泳运动的需求也在增加,游泳池等游泳场馆也随之增加,市场规模逐步扩大。中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实况,肿瘤即癌症是世界第二大死因(心血管疾病为第一大死因),就全世界而言,近六分之一的...
眼下我国有超过两亿人单身,并且单身人群的数量正在持续不断的增加,单身群体的增加促使我国家庭正呈现单身化趋势。中国互联...
在国内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持续恢复的背景下,汽车行业发展韧性继续保持。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汽车行业正处...
十八大以来文的涉及中医药相关的重要政策文件近 7 项,涵盖中药材保护及发展、中医药服务发展、加快中医药发2...
远程医疗行业发展前途如何?远程医疗主要是患者通过电脑或智能手机上的应用程序和医生远程沟通,更多是实现医疗咨询。...